胃腸道腫瘤手術患者常出現肌肉減少癥和內臟脂肪肥胖,而身體成分特征影響多種癌癥的預后;身體成分在新輔助治療 (NT) 后局部晚期胃癌(LAGC) 患者中的作用尚未得到很好地研究,因此,本項研究旨在對接受新輔助治療后局部晚期胃癌患者進行身體成分的測量以預測其疾病預后。 研究人員對213名在中國南方的患者進行了相關檢查,所有患者都是接受 NT 后胃切除術的 LAGC 患者。此外,分別對來自中國西部1
胃腸道腫瘤手術患者常出現肌肉減少癥和內臟脂肪肥胖,而身體成分特征影響多種癌癥的預后;身體成分在新輔助治療 (NT) 后局部晚期胃癌(LAGC) 患者中的作用尚未得到很好地研究,因此,本項研究旨在對接受新輔助治療后局部晚期胃癌患者進行身體成分的測量以預測其疾病預后。
研究人員對213名在中國南方的患者進行了相關檢查,所有患者都是接受 NT 后胃切除術的 LAGC 患者。此外,分別對來自中國西部170 名和意大利的77 名患者進行了外部驗證。骨骼肌指數 (SMI)、骨骼肌放射密度 (SMD) 以及皮下和內臟肥胖指數在診斷時和術前通過臨床CT掃描獲得。
總體而言,所有患者接受NT后沒有任何身體成分參數發生顯著變化。NT前骨骼肌放射密度(SMD)和SMI變化(ΔSMI)在反應不佳的患者中均顯著降低,根據約登指數計算的臨界值SMD為 43.7 而ΔSMI為1.2。基于這兩個參數,提出了一種新模型骨骼肌評分 (SMS) 來預測病理反應。此外,SMI 損失 >1.2 的患者的引流管移除時間顯著延長(平均值:10.0 VS8.2,P = 0. 003)和術后住院時間(11.1 vs 9.8,P = 0.048),以及術后并發癥發生率顯著升高(30.9% vs 16.7%,P = 0.015)。在多變量分析中,SMI 損失 >1.2 獨立預測較差的總生存期(HR:1.677,95% CI 1.040-2.704,P = 0.034)和無復發生存期(HR:1.924,95% CI 1.165-3.175,P = 0.011)相關。
本項研究證實對于 LAGC患者,接受NT治療前 SMD 和 ΔSMI 水平可以準確預測 NT 后的病理反應。SMI 損失 >1.2 與較差的結果密切相關。
原始出處:
Jian-Xian Lin. Et al.Body composition parameters predict pathological response and outcomes in locally advanced gastric cancer after neoadjuvant treatment: A multicenter, international study.Clinical Nutrition.2021.
copyright©醫學論壇網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復制、轉載或鏡像
京ICP證120392號  京公網安備110105007198  京ICP備10215607號-1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資格證書:(京)-非經營性-2017-0056